国军57师的镇江日军遣返工作
前述:抗战胜利后,镇江由国军74军57师驻防,该师也由此执行了对滞留镇江的日本陆军初期遣返工作。1975年时任该师上校参谋主任的刘文焕,曾在台湾发表一篇《遣返日俘实录》,记述了镇江日军的遣返见闻。
1945年8月15日,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。国军74军下辖的51、57、58三个师即由芷江机场空运到南京京畿地区,担任首都圈卫戍与军事接收工作。其中第57师派驻于江苏省会镇江,师部位于江边大马路海关大楼。此时的师长是陈嘘云、副师长杜鼎、上校参谋主任为刘文焕。据驻镇江国军部队统计,日本投降后滞留镇江的日军陆军部队主体为第三师团(第二十九旅团)、野战补充联队、野战医院、野战补给区下属各单位。其中日军镇江区各种补给仓库有129个,涵盖日本侨民及军人大约3万人。
1、国军军人对日军有很强的报复仇恨心理,但在“以德报怨”的命令要求下,还是对日方战俘予以了人格尊重和善待。
刘文焕在文中写到:“我部官兵以与日寇如此之血海深仇,未能以牙还牙,食肉寝皮,内心极感痛苦,然仰体 委员长之德意,只有服从遵守”。
2、镇江国军57师的临时遣俘小组,由该师各部门抽调人员20余名组成。对日军的警戒勤务,由驻镇江市郊的169团负责。
其主要工作,就是清点日军的人数、以及检查其个人所携带的物品。每天清晨6点开始工作,直到夜间12点结束,一共持续了2周时间。
当时驻镇江日军派给刘文焕的联络翻译人员为郝也大尉,此人据回忆汉语极流畅,而且是北平口音,动作机警敏捷。两人在工作中熟悉后,几乎无话不谈。
日军郝也大尉还曾对刘文焕分析说到:我们得知中国的海空军,没有力量,陆军方面,真正精锐而有战斗力的中央军,也不太多,其它各地方的部队,大多不听中央指挥,兼之有XX作乱,牵掣国军,所以中日战争开始时,我们预料很短时间,就可结束,没有想到你们会长期抗战。.......(日本)无论在中国战场,或者东南亚各地,并未战败,日军投降,乃是服从天皇意旨.....
刘文焕对此番言论,反答道:“你们日本人,不但气量小而且眼光近,根本没有高瞻远瞩老成持重的政治家......在中国战区的台儿庄之役、上高会战、长沙会战、昆仑关之役,湘西会战,以及我远征军在印缅战场之仁安羌,八莫、孟拱等战役,日军无不望风披靡,溃不成军...”
刘文焕曾多次在日军集中遣返,于镇江西站集中登车之际,召集带队日军军官训话,并和一些日军人员了解其心理状态。
当时的日军士兵阶层,普遍性说辞是自己是日本国民,被政府征召服兵役,所以加入战争,身不由己。军官阶层则是还是“共荣圈”的思想套路。
刘文焕在“以德报怨”政策的背景下,指出日军在沦陷区内、烧杀奸掠,罪恶滔天之无数,将此番说辞予以驳斥。
日军刚解除武装投降时,也普遍内心惶恐。“当我们听到投降的消息后,所有官兵,无不痛哭流涕,人人自危,生恐性命难保,万万想不到......宽大为怀,以德报怨,使我们全体官兵,都能安全回国......”
镇江地区遣返开始后,国军57师官兵开始执行检查任务。日军被检查时,为连纵队营横队,各列距离四步,在左右间隔两步的散开队形。所有日俘背包,一律摊开放在站立位置前两步。
在检查中发现了一些全身赤裸的被施暴中国妇女照片,惨不忍睹。还有其他侮辱中国文物古迹的一些照片也一并被查出。
国军随即下令日军立刻自查行李,将所有辱华或不利于两国归好的物品全部交出,其中还包括小军旗、千人针布带等战场护身符,并集中举火焚毁。
镇江日军遣返多乘坐火车。车厢为京(南京)沪铁路无顶货车,停于镇江西站,我方人员检查后,根据车皮吨位大小,规定乘坐人数(40-80人)。日军行动队列非常干练有序、也能保持肃静,清点人数时绝无差错。
进站上车时日军以四路行军纵队,步伐一致、鱼贯而入。完全不是一支败兵的模样。
刘文焕写道“倘日本政客野心家阴谋得逞,将来不独对我不友好,且对支援其繁荣复兴之美国,亦必反噬,殆可无疑”
日军驻镇江野战医院女职员以及随军服务人员(似慰安妇类),为最后遣返人员。
在检查时,其被国军像对待男俘一样贴身到处摸,于是提出免于搜身。刘文焕认为日军曾有对中国妇女的大量侮辱行为,于是要求检查照旧。但另外规定,其贴身内衣裤不得强行脱去检查,如有异常夹带者,暂行滞留另外检查。现场围观的镇江市民对此鼓掌称赞。
遣返任务完毕后,57师师长陈嘘云在镇江师司令部给日军师团长等高级军官饯行。
日军师团长为感谢参谋主任刘文焕的遣返工作,将他的照相机、收音机、将官毛呢大衣赠予以作为纪念。